新闻-HEJIAJI.CHEYISHU.COM域名出售

年三十,守候在急诊室的他们

2023-01-25 05:18:26

除夕夜,急诊室里没有往常的噪音。在个别患者家属的手机上,可以听到岳云鹏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的相声。声音不大,但视频中的激动在安静的等候区显得格外突兀,没有人出来阻止手机放在外面。这小小的笑声似乎让急诊室里压抑的气氛消散了,让人的心放松了一会儿。

新京报记者吴编辑甘浩校对贾宁

2023年1月21日,农历大年三十。这是肺炎后的第一个春运“B型B管”。游子归巢,家家团圆。也是大三年来最有意思的一个春节。

然而,在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,却没有因为“家人团聚”的“闲情逸致”。

“病人被推到这里测量血压和氧饱和度。如果没有病历,那里的机器可以自己取……”下午2点,急诊大厅分诊台,5名医护人员正在引导分诊台周围的患者及家属有序就医。

急诊大厅里,三个人松散地走成一排,五个人一队。患者或排队等待分诊,或在家属的帮助下等待,或躺在推车上输液,或坐在等待席上等待下一个流程.此时此刻,这里有200多名急诊病人。

中日友好医院将急诊情况分为四个等级,分诊台主要用于引导患者分门别类就医。一级病最严重,如呼吸困难、等。一般需要立即抢救;四级是最轻的,比如慢性病发作,动物咬伤。

这家三甲医院的呼吸科排名全国第二,北方第一。与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北呼应,共同组成国家呼吸医学中心。大的三年间,中日友好医院从未错过一线防控。2003年非典爆发时,这里也被作为定点医院收治病人。

除夕夜,感染肺炎病毒的患者很多,但更多的人是患有其他疾病:老人因瘘管感染,中年人因醉酒受伤,儿童腹痛难忍.大部分经历过之前医院诊疗高峰的人,明显感觉医院在恢复正常。除夕夜的急诊室里,还有无数等待和无奈的故事,但至少肺炎的阴霾正在慢慢散去.

急诊科内

急诊室医生赵磊,除夕白天负责分诊台的接待。他的主要职责是在分诊台为病人测量血压和血氧。他接诊的大部分病人都是老人,有的自己来,有的坐着轮椅,有的躺在担架上,但大部分都需要在他那里检测,判断病情,有序引导分诊。

他对老年病人特别耐心。老年人怕冷。冬天大部分衣服都是里三层外三层。每当他们脱下一个,他们就问,“可以吗?”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尽可能手臂,这样测量会更准确。对于躺在急救担架上,意识接近的,要引导急救人员反复调整担架位置,靠近血压计。

测量完赵雷,会大声向录入的同事汇报数据。四五个医生会互相配合,负责每一块。有的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和病史,有的会讲解下一次检查,有的会指导购药并付费。

除了最初的诊断和登记,分诊台还承担患者及其家属的大量询问。病人丢了CT包,怎么取片子,在哪交钱,在哪买药,怎么打印病历,采血后什么时候出结果,洗手间在哪.为了有效地向患者解释过程,赵雷和

在主干道尽头的墙上,有一个金红色背景的“福”字,大部分诊所都张贴了一些卡通兔子和红色的祝福串,以迎接新年。这些颜色在医院乳白色的背景映衬下格外显眼,但行色匆匆、神情凝重的人却无意停留片刻。

30日下午3点,急诊大厅等候区几乎挤满了人。采血室、收费台、收药处都有三五个人,内科门诊门口的人更多。七八个人在排队等候治疗。大厅门诊大部分以三、四级为主,意识清醒,基本能自主就医。

输液室里有十多个病人,大部分是老年人。李玟,一名护士和一名医生正在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。病人的呼吸声又粗又快,不断。

“除了呼哧呼哧的,你有什么不对劲.中午吃了什么……”医生问,李玟协助输液。她的手指在老人毫无弹性的皮肤上仔细摩挲,然后拍打着手臂寻找血管,然后告诉家人不要频繁给病人送水,盯着一些点滴和老人的情况,有异常及时叫人。

老人的声弥漫在10多平米的输液室里。在护理站配药的李玟非常不安。他时不时要出来测量老人指尖的血氧,看老人点滴的流速,观察老人的反应。直到有个病人家属喊换药,才转而关心别人。

抢救室外,四五个病人家属坐在便携式长椅上,在门口等着,虽然几米外就有家属等候区。他们很担心急诊室里的亲人,希望第一时间知道病情或者医生出来时能及时给一些反馈。

“XXX患者家属在吗?”重症监护室的医生卢燕推开门问道。几位家属围拢过来,卢燕详细询问了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。从家属反映的常用药物中,他敏锐地指出,患者的病史不可能只有高血压,可能很久以前就伴有冠心病或心力衰竭。

卢燕告诉他的家人,病人的肺部充满了积液和心包积液。此外,由于年事已高,他已经积累了多种基础疾病。他随时可能下病危通知,让至少一个直系亲属在外面等着。她还详细介绍了目前的生命支持方案,以及为了挽救病人,诊疗的优先顺序。

家属们一脸茫然,屏息凝神地试图理解那些医学词汇和专业术语。卢燕知道他们可能不完全了解病人的情况,所以他要求他们详细阅读病情通知和其他相关材料。“我半个小时后回来,你可以先看看,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我再解释。”

急诊重症监护室外也有十余名家属等候。目前,这个11张床位的病房里住着8个病人,有的意识清醒,能独立进食,有的还处于昏迷阶段。病房实行封闭式管理,不允许患者家属进入病房探视。

重症监护室外,一名医生正在向家属介绍患者目前的情况,并讲解近期可能的治疗方案。另一边,一家三口正在借助护工的手机与病房里的亲人进行视频通话:“加油,我们全家都在等你康复回家.孩子们和他们的祖母在家.我明天再来看你,给你带饺子……”

特殊的“年夜饭”

除夕下午四五点,很多家庭开始吃团圆饭,然后看春晚,打麻将.一家人吵吵嚷嚷地谈论庆祝新年。中日友好医院的急诊室是另外一种情况。

“你吃过了吗?今天的糖橙很甜。”

“还没有,等着下班回家吃团圆饭。”

“我羡慕你。”

“部门有牛奶,下班记得带。”

下午四点,是时候了

“晚饭准备在食堂随便吃。”急诊科保安王宇这天也在值班。王宇老家是河北的,在中日医院工作了十年。每到春节,他都主动安排值班,因为父母不在了,兄弟姐妹都有了自己的家庭。他一个人在北京工作,20多年没有回过老家。“一个人过年没意思。还不如值班,让其他同事回家团聚。”

“输液室在左边.还有……CT室在右边……”王宇站在急诊中心的路口,给问诊的人指路。一般一个工作日,王宇要在岗12个小时,主要是在部门来回巡逻,负责部门的安保。忙的时候,他也会把手从床上推下来,指点方向。

下午五点,张勇背着一个厚厚的黑色书包来到急诊病房。他的母亲因为血液病被送进了急诊室。他和母亲的主治医生多次商量,希望接老人回家过年,医生以病情为由不同意。

张勇的背包里有营养汤、一些橘子、苹果等。还有一袋卷纸。这些食物和生活用品只能通过科室的护士交给母亲。“让她趁热喝汤,但汤凉了就不好喝了。我妈妈会取悦你的。”张磊一边递东西一边告诉护士。

一些汤洒在了地上和书包里。张勇迅速拿出纸巾,蹲在地上擦拭。医护进出急诊住院病房时,他会不自觉地从缝隙里探出头往里看。他希望见到他的母亲,他也希望她母亲能见到他。“其实就算是进去看看,对老人来说也是一种心理安慰。”

陆涛已经在急诊大厅的候诊台坐了一段时间,直到一名男护士从急诊重症监护室出来,他才匆匆拿起脚边的一盒梨迎了上去。这盒水果是给护士的。陆涛的父亲病得太重,不能自己吃饭。他递过水果,握了握护士的手。

“这里的护士负责整个科室,不是一对一的。我父亲病得很重,我们不能进去照顾他。我们甚至不能给他东西吃。希望他(护士)能多照顾老人。”陆涛说。

陆涛的父亲八十多岁了。十多天前,因为感染了肺炎病毒,他住进了紧急重症监护室。因为基础疾病的积累,他的病情在感染后发展的特别凶猛迅速。目前已实施气管插管,处于生命支持状态。

在这段时间里,只要陆涛有时间,他就坐在医院的急诊大厅里。他担心老人会有突发状况。万一来不及从家里赶过来,他就让老婆带孩子,自己一个人留在医院。“现在医生几乎每次都传来更坏的消息,我也没心思过年了。”

抢救室外,家住北京延庆的郭敏一天没吃饭,一直蹲在墙边。她姐姐在医院自动售货机给她买了巧克力派和饮料,郭敏放在一边。她一直在自责没有及时送父亲去大医院治疗,耽误了病情。当她被送到抢救室时,老人已经处于昏迷状态,基础疾病很多。“恐怕很难通过。”

除夕夜,急诊室里没有往常的噪音。在个别患者家属的手机上,可以听到岳云鹏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的相声。声音不大,但视频中的激动在安静的等候区显得格外突兀,没有人出来阻止手机放在外面。这小小的笑声似乎让急诊室里压抑的气氛消散了,让人的心放松了一会儿。

迈向新年

时钟归零,新年钟声响起。

新一批值班的医护人员,科室里不断减少的人群,都在悄悄提醒着新年的到来。此时,急诊大厅等候区稀稀落落地站着三五个人,保安在过道来回巡逻,输液室里还有十几个病人和家属。重症监护室,

除夕夜,急诊登记患者超过340人。“现在人太少了。一个月前,走廊里到处都是躺着的病人,大厅里挤满了人。我们要一直忙,做不完的工作。”科室保洁杨慧看到眼前急诊科的“清闲”,感慨道。

自防控政策调整以来,2022年12月初至12月中旬,这个只有63张床位的急诊一天的病人数达到578人,其中危重病人比例高达20%。12月下旬,多家媒体走访发现,该科室日咨询量一度突破800。

与此同时,医护人员遭遇正减员,重症监护室面临人手不足的压力。为了全力保障一线治疗,一批退休医生护士积极响应号召重返岗位。据医院不完全统计,目前有80多名退休和再就业医生坚持外出做手术,50多名退休护理人员值班帮忙。年轻住院医师、监管生、研究生、进修生也坚守在医疗一线,协助诊疗。

1月19日,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春节期间防控新闻发布会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应急司司长郭彦洪在会上表示,目前,医院发热门诊、门急诊和危重患者均已度过高峰,医院正常诊疗正在恢复。

据郭彦洪介绍,就急诊情况而言,全国急诊量在2023年1月2日达到峰值,之后持续下降,较1月17日峰值下降44%。我国医院重症阳性患者数于1月5日达到高峰,随后持续下降,1月17日下降44.3%。

78岁的王若梅,特意选择了一点私人时间挂了急诊。

与其他被家人包围的老人相比,王若梅独自来看病。她总是有高血压的老问题。那天她突然流鼻血,很害怕,就来医院挂了急诊。她说自己是这里的“老客户”,经常来看病。半个月前还是人多,她就选了晚一点的时间。

0点前后,王若梅战战兢兢地推着自己的超市购物车回家。

王若梅的两个女儿都在南方工作,并且已经结婚。春节期间他们很少回来。两年前,她的妻子去世后,她独自生活。整个挂号,看病,化验,她折腾了半天。她说自己腿脚不灵活,走得很慢,全靠车的帮助。医生说她没什么新毛病,是旧病复发。

“老了,身上的零件不好使了,到处都是毛病。”王若梅笑着拍拍她的小腿,但泪水在她不再明亮的眼睛里打转。然后她推着手推车慢慢走出来,走之前说了句“新年快乐”。

李冯已经离开重症监护室一个多月了。他的女儿感染了肺炎突发的心肌炎,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。现在她已经离开了人工心肺(ECMO),正在康复中。他目睹了急诊一个多月来人来人往。很多人进了重症监护室就没出来,女儿很有可能平安回家。

李冯也会在除夕夜来这里。“我就是这样的女儿。虽然我帮不了她,但我靠近的时候感觉更好。”李冯说,新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女儿能康复。他对女儿所遭受的痛苦深感悲痛。如果女儿平安回家,她会尽全力照顾她。

大约0点15分,两辆救护车来到急诊室门前,分诊医生文敏又开始忙碌起来。

文敏,河北人,因为已经连续三年没有回家了。她感觉今年除夕来探望的病人比往年少了,工作也在慢慢恢复正常。今年上夜班的时候,她不忍心让同事们换班